先为专题 | 企业财务工作中常见法律风险与防范
贺战彬 河南盈法律师事务所
财务是企业信息和资金的集散地,财务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和作用,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与***性,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财务风险的管理,财务法律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,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运动(包括筹资、投资和资金使用等)的全过程,但在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会因财务人员法律知识欠缺,抑或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、合规执行不到位等产生法律风险,进而给企业造成损失。
本文结合应收账款、委托收付款、预付款及发票管理等企业常见财务法律风险问题,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,以帮助财务人员深入认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手段,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种财务法律风险,避免法律纠纷和降低企业营业外支出隐藏的巨额损失,促进企业健康发展。
一、 应收账款逾期三年,丧失胜诉权
《民法总则》规定:“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,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。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。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,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。超过诉讼期间,当事人自愿履行的,不受诉讼时效的***”。也就是说,此条款应用到应收账款上,当约定的还款期限过了以后,除采取了合法有效的催收手段和债务人同意或主动履行外,必须在三年以内起诉,法律才可保护其合法权益;若超过了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限,尽管其仍享有并可以行使起诉权,但已经丧失了胜诉权,对方以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,法院将驳回起诉不予以支持。丧失胜诉权后原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,法律不再予以强制力保护,只能靠欠款单位的信用以及道德来约束。
因此,在日常财务管理中,应随时关注应收账款的账龄,对无经济往来、应收未收且账龄超过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应特别关注,对这类应收账款应立即定期通过书面催收函进行催收。催收函应让对方签字盖章确认,或以其他能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方式进行催收,比如以特快专递、电报、挂号信等,需要注意的是,此类方式一定要表明是催收函。如果已经过了诉讼时效,应该设法与对方订立还款计划,或在催款函上签字盖章,承诺在某时间前还款,只要对方重新承诺还款,即是“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”,诉讼时效即可中断并重新起算。这里所说的“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”是指债权人要有催收逾期欠款的意思表示,债务人签字或盖章认可并愿意继续履行债务。当然,诉讼时效***长不超过20年。
特别注意:对账函并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断,除非对账函中有明确的催收意思表示。也正因为如此,企业为提高对账效率,一般都会在对账函中特别注明“本函仅为复核账目之用,并非催款结算”字样,所以在法律上,这种对账函是不会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理由的。口头催收也不能让诉讼时效中断,因为无法证明。
二、未收到货款时先开发票,当心被赖帐
在日常生活中,购货方支付款项后,收款方才开具发票给购货方是常见的做法,但在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活动中,销售方先开具发票,购货方收到发票后再支付货款,也是非常常见的做法,但却隐藏着被赖账的风险。一些无赖公司,会依据《发票管理办法》第三条规定“本办法所称发票,是指在购销商品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,开具、收取的收付款凭证”,以“已用现金支付货款,有发票为证”为由赖账。
按道理说,在中国以票控税的环境下,发票的开具与货款的收取很多情况下是完全脱离的,即使无赖公司以“已支付货款,有发票为证”为由赖账,法院应进一步审查核实或予以驳回。但在司法实践中,却有法院以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为依据,认为“发票应为合法的收款收据,是经济活动中收付款项的凭证”,由于被告持有原告开具的发票,在诉讼中处于优势证据地位,在原告不能举出有效证据证明付款事实不存在的情况下,很容易判决认定被告已经以现金方式支付款项。
所以,财务部门在审核合同时应督促在业务合同上附加相应条款,明确规定“开具的发票不作为收款证明”。如果合同已经签订,也可以在提供发票时,要求对方出具收到发票的收条,要特别注明“款项未收到”,或在发票背面写上“给付发票时款项尚未支付”并由对方签字即可。
三、委托收付款须谨慎,注意防隐患
在日常经济往来中,由于各种原因,对方单位可能不直接收款、付款,而是委托其他单位/个人代收代付。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小心谨慎,不能仅凭对方业务人员或财务口头通知,要有相应的书面委托或通知,否则可能遇到以下风险:债权单位委托第三方单位代收时,债权单位可能声称自己没有收到款项,要求重新支付;债务单位委托第三方单位代为支付时,第三方单位可能会以“返还不当得利”要求返还相应款项。
在债权单位要求将款项支付给第三方时,可要求其提供相应的书面委托书或书面通知,明确写明委托第三方单位代收;债务单位让第三方单位代为支付时,应由债务单位和第三方单位写出书面说明,共同确认“由第三方单位代债务单位代为支付款项”的事实。
四、获得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坚持 “三流合一”原则
企业在采购货物或接受相关服务时,为降低税负,财务人员一般都会要求对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,以便抵扣进项。供货单位可能并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,为保证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,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让挂靠单位代开、或让其供应商或厂家代为直接开票。
遇到此种情况,财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》、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》(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)要求,审慎核查对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符合货物(服务)流、资金流、发票流“三流合一”的要求,否则,可能因对方虚开发票而受到牵连。
五、 签订合同时,应分清定金和订金
《合同法》规定:“当事人可以依照《担保法》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。债务人履行债务后,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。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,无权要求返还定金;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,应当双倍返还定金”。《担保法》规定:“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,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”。
订金是预付款性质的一种支付,而定金则是履约的保证,是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,正因为是保证,一旦违约,作为惩罚,违约方无权要求返还定金(或应双倍返还)。因而,财务部门在审核合同(开具收据)时,要根据情况使用定金还是订金,以免造成损失。
此外,在财务工作中,还存在因财务人员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、心存侥幸、无法律风险防范意识,或在具体操作当中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及流程办事,导致其可能触犯职务侵占罪、挪用资金罪、偷税罪、贪污贿赂罪等经济犯罪现象。对此,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、学习,使其掌握法律基本理念和知识,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、方针、政策,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会计法、证券法、税法、审计法等相关经济法律制度,强化法律意识,提高自身修养;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,并严格要求应按照财务规章制度及流程开展财务工作;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,以震慑和防范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违法违规违纪的风险,以规避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法律风险。